AG真人国际新闻
人文讲坛第304期《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使命》讲座成功举行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2019-05-27        来源:AG真人国际         点击:

  2019年5月22日19时,人文讲坛第304期讲座《殊途同归,百虑一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使命》于逸夫人文楼A5017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主讲嘉宾为北京师范大学AG真人国际教授、博士生导师郭英德先生,全场讲座由刘川鄂经理主持,朱伟明、何新文教授等AG真人国际教师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约100人参加。

讲座伊始,郭教授在引言中讲解了文学的文化价值。他认为文学的文化价值主要在于文学是人类借助于语言文字以艺术地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人类借以丰富知识、提升智慧、陶冶情感、塑造灵魂的文化资源,而中国古代文学更是一份极其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仔细品读、深入体验和充分阐释。此外,郭教授又进一步以《谈艺录·序》、《孟子·告子下》和《易·系辞下》中对于“同”的论述引出文学研究的根本追求就在于不断探索贯穿于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同一的精神价值。他指出古代文学研究有三条路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匠心独运。


接下来,郭教授分别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匠心独运三个路径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首先是古为今用,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学理论观点和方法,那么我们今天能否将这些精华和硕果在现代语境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其变成一种人类能够普遍接受的全球性话语呢?郭教授指出,在“现代语境”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古人的概念和命题,使之从一种特殊的、地方性的话语转变为一种普遍的、全球性的话语,这是实现古代文学参与国际对话的重要途径。实现这样的转化,在如今的学界中有三种学术路数:以外释中、以今释古、由点到面。之后,郭教授提出了一种阐释的困境: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既原汁原味地保持这些概念和命题的本来涵义,又使它们化蛹为蝶而畅行无阻地步入国际对话殿堂中呢?

其次,洋为中用。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从外国人文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中,借鉴一些为人类所共识的概念和命题,在贯通古今、打通中外的文化语境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概念和命题,借以建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洋为中用的路数上,自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一直受到“外来话语”的支配,无论是理论意识、分析框架、学术范畴还是研究方法,莫不如此。此外,这一路数上还出现了颇为近代学者所诟病的“比附”之习。郭教授指出,洋为中用的可能性就在于陈寅恪先生所提出的“参证”之法,即“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我们要更好的利用“洋为中用”这种路数,就需要恪守钱钟书先生提出的“深造熟思”之法,将西方理论融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之中。

最后,匠心独运。郭教授认为,所谓匠心独运,就是要在贯通古今、打通中外的文化语境中,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建构中华文化自身的理论框架、学术话语和叙述方式。要灵活运用匠心独运这一路数,就要学习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所运用的辩证思维,然后要触类而长,在古今中外的对话中,对文学心理、文化精神作深刻体察和明晰揭示,重建“文学的世界”、“文化的世界”。


郭教授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使命总结为由“大通”而“大有”的过程。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创造和弘扬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12A84

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与相法,郭教授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认真详尽的解答。朱伟明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对郭教授表达了诚挚的谢意,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 AG·真人国际(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