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4日,AG真人国际赴重庆荣昌关于探寻“非遗工艺”,传承夏布文化项目团队到达历史悠久的“非遗之城”重庆市荣昌区,开展为期四天的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夏布是以中国特有的纺织农作物苎麻为原料生产的手工纺织品,具有粗犷、挺括、凉爽、透气、抗菌等优点,制作流程十分复杂而考究,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中国国宝”。荣昌夏布织造技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被誉为纺织品的“活化石”,荣昌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底蕴深深打动团队成员,夏布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通过采访、新媒体平台推送、图文结合宣传等多种途径,宣传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匠人精神,在自身收获丰富的同时,也对夏布的传承和保护以及当地的文化传播和宣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8月4日,夏布团队一行搭乘动车从重庆市前往荣昌区,荣昌小城细雨纷纷,但团队成员们的热情没有丝毫减退。中午,团队成员前往中国夏布小镇,采访了夏布小镇的谭经理,谭经理热情地向夏布团队的成员们介绍了夏布小镇的建造历史和小镇带来的影响。随后,团队成员在夏布博物馆讲解员李小姐的带领讲解下,参观了夏布博物馆,讲解员李小姐向夏布团队成员详细地讲解了夏布的起源和发展,关于夏布的歌谣、诗歌、传说等,还介绍了从挽麻团、挽麻芋子到穿扣、刷浆、织布、漂洗的繁琐的夏布制造步骤,这加深了团队成员对夏布的认识,同时也让夏布团队成员惊叹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精巧。
8月5日,夏布团队早晨乘坐大巴车前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万灵古镇探寻夏布文化的踪迹。万灵古镇原名路孔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城东,西南面临濑溪河,东北靠丘陵山峦,街市依山而建,素有“小山城”的美誉。古镇依山而建,街道与建筑物沿濑溪河呈二级台地分布,形成“山、水、城”交相辉映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形态,以及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自然观和环境观,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古镇依然保存着独特风貌。在万灵古镇里,团队成员们参观了夏布的制作过程,体会了夏布制作者的精湛手艺,探寻生动而真实的百姓生活场面。
8月5日下午团队成员回到了荣昌市区,夏布团队去寻访了以发展创新夏布为主的文创公司,知名的有壹秋堂、感懒树、加合夏布等。其中壹秋堂的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壹秋堂的设计理念是希望给夏布增加附加值,注入一些文化的元素,这样在传播我们夏布的同时,也能够宣扬中国的优秀文化。”这些夏布文化创业者深入挖掘、创新和传播夏布文化,让传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与时尚创意相结合,为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力量,推动了荣昌夏布文创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8月6日,夏布团队全体成员前往盘龙镇海棠麻纺有限公司,在这里夏布团队有幸见到夏布织造技艺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俭康。李俭康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海棠麻纺有限公司的夏布厂,虽然当天下起了瓢泼大雨,空气潮湿而闷热,但厂里的工人们仍旧在在厂里辛勤工作,重复着打麻、渍麻、挽麻团、麻芋子、牵布、穿扣、刷布、编织等繁琐的工序。通过李俭康的讲述和介绍,夏布团队成员在这间夏布工厂里见证了一匹匹夏布生产的全过程,也了解到其中辛苦,纺织夏布需要动用全身,不仅需要手脚并用,更要目不转睛,每天长时间的织布,对视力和脊椎都伤害很大。虽然现在夏布还在继续生产,但是工人的年纪都普遍偏大,由于纺织工作辛苦,加上手工织布者的收入不尽人意,使得从事手工织布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二十年后夏布的独特编织技艺可能就会失传。
李俭康还向团队成员展示了韩国、日本的印染夏布,在交谈中,李俭康告诉团队成员,由于我国目前的印染技术不够成熟,因此都要把原坯布拿到国外印染,然后再回国销售,但这样一来,成品布的价格就会高出25%。同时,李俭康向团队成员介绍,夏布织造技艺在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国家和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保护和传承夏布的政策,如建立夏布小镇、组织夏布产品参加非遗博览会,开展夏布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等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夏布手工技艺,让传统技艺能焕发新力。
8月7日,夏布团队前往重庆市荣昌区政府,在与区文化旅游委文化遗产保护科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夏布团队成员具体了解夏布保护现状和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政府为保护和传承夏布做出的措施和政策,以及今后政府为保护和传承夏布将开展的计划。夏布团队成员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深入了解荣昌夏布传说和故事,以及发展现状,也对当地的夏布手工匠人发展和分布有所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最后,区文化旅游委文化遗产保护科为了让团队成员更加深入了解夏布,赠送给了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委员会编著的《荣昌夏布》书籍。
在为期四天的调研工作中,夏布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自发挥优势,对待调研工作严肃认真,展现出了专业素养,经常为了整理白天的采访记录、图片材料、撰写文章工作到凌晨。调研过程中工作虽然辛苦,但是队员们都收获丰富,充实而满足。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认识到像夏布这样需要更多保护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这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技术资金扶持,更需要媒体和年轻人们的宣传和创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