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国际新闻
《谈美书简》读书报告
作者:田金蛾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6-11-04        来源:AG真人国际AG真人国际青年传媒中心         点击: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学识渊博,融贯中西,创造了自己的美学理论,著作颇丰。《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在8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此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结束的第三年,“四人帮”带来的思想禁锢与阴影并未完全消散,但处于一个思想逐步解放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百废待兴,在文艺理论研究方面也迎来了新的春天,《谈美书简》写于这个由文革时代迈向新时代的徘徊过渡时期,一方面体现了新时代的开放自由思想以及对“四人帮”的反思,另一方面在现在看来还是带有了某些文革的影子,但总体来说,体现了朱先生反对老化、僵化,不断进取的思想和精神。

 《谈美书简》的写作目的,用朱先生在第一封信中的话说,是“让我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作一次总的回答”,其实它既是对青年们有关美学方面问题的一个回复它,更是朱先生对自己漫长美员工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重新回顾和整理。《谈美书简》由13封书信结集而成,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怎样学美学、美和美感、美的规律、审美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而贯穿全书始终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全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并结合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此外,朱光潜还以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

第一封信是关于怎样学美学的问题,他提出要少走弯路错路,忌走邪路;做到实事求是;同时,要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知识;“切记毛泽东同志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和先攻主要矛盾的教导”;特别是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并且提出“要掌握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从具体的现实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彻底清除公式化和概念化的恶劣积习”。朱先生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来谈这个问题的,比如对于上面的第一点,他说道“解放前十几年中我一直东奔西窜,学了一些对美学用处不大的学科”,并且说“在我所走的弯路和错路之中,后果最坏的还是由于很晚才接触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长期陷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淖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娓娓告诉读者学美学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封信谈到了研究美学究竟是从是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的问题。为了得出答案,朱先生先抛出了一个问题,即“美的本质是什么”。而在文章里,朱先生并没有对美的本质去下一个定义,相反地,他认为我们不应该过多的揪住抽象的概念,而放弃亲身接触过和感受过的事物。他认为“现实生活经验和文艺修养是研究美学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更反对那些只从公示概念出发,一味地扣帽子棒子而蔑视客观事实的做法。他在信中举出正反两面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先引用他的一个老朋友关于“美”的定义,一一进行分析后,最后得出的结论:这个定义只是“玩弄一些抽象概念”,“并没有把定义解说清楚”,并且说这种干巴巴的读不通的定义更是对自己和读者的一种阉割;接着他举出一个正面例子,即影片《巴黎圣母院》丑陋的卡西莫多对着给他喂水的爱丝美拉达,口中结结巴巴地喊着“美!美、美……”的这个情节。在卡西莫多的眼里,爱丝梅拉达是美的,但他并不一定清楚“美的本质是什么”,得出结论“艺术必根据自然,但艺术美并不等于自然美,而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这就说明了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最后他对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印行的《罗丹艺术论》后载的一篇满套公式概念,漏洞百出而荒谬的《读后记》进行了一个批评,再一次印证自己的观点。

第三封信谈主体人,提出要着重人的整体性,即朱先生在文章中引用的歌德的《搜藏家和他的家伙们》中的一段话,“认识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朱先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历来人类学,近代心理学,哲学主要是费尔巴哈和康德,包括马克思在内对人的研究进行了一比较和分析。

第四封信谈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提出研究美学就必须弄通马克思主义,因为历史在发展,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凭借的物质基础与以前已经大不相同。另外,对“马克思主义创世人并没有写过一部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专著,说不上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这种观点进行反驳,提出没有一部美学专著是正确的,但完整的美学体系是有的,只不过国内有关《马克思主义论文艺》的选本不全面,有关理论被割裂开来,零零碎碎,不成系统而导致了这种误解,还提出要研究其美学体系,就必须研究一些列完整的经典著作,而不是断章取义,同时,号召大家掌握一门外语,阅读一些经典的原文著作。

第五封信中谈到了艺术的起源问题,朱先生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即“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主要是根据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第一卷里关于“劳动”和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中关于“由猿到人”的论述来论述此理论。

第六封信则提出要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即“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情味”“共同美感”这四个禁区。作者先提出“人性论”这个禁区,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由此及彼,一一推导出后面三个,四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第七封信则从生理学角度谈美与美感,提出美需要一个客观对象,审美也需要一个主体。作者从节奏感,移情作用和内摹仿这三个生理学角度来谈美感。“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通过李白的《蜀道难》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来进行说明,移情作用则分为对立的两种,一种是观念联想,一种是内摹仿,然而两者都需要达到物我的统一。对里来的观点进行总结,审美的主体和对象都有两种类型,主体从心理学角度分为“知觉型”和“运动型”,从美学角度分为“旁观型”和“分享型”,审美的对象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型。

第八封信谈到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这是对当时有人提出否认甚至反对文艺中的形象思维而提出的,文中着重强调了形象思维的重要性,“形象思维是一切艺术的主要思维方式,不限于诗,也不限于比、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实际生活中和文艺创作中都既有联系又有分别”。这一点主要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证明的。另外还提出“文艺的思想性主要表现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经常提到的倾向性”“文艺作品要有理,理不是概念而是事物的本质或客观形势本身发展的倾向”,对这一点主要是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文艺主张来说明的。

第九封信则讲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作者通过具体分析的方法,提出其特殊的首要原因是其他各种艺术的媒介如声音、色彩、线条之类都是感性的,而文学的语言这种媒介是观念性的。并且语言是人人都在使用的,且范围广阔。所以朱先生提出我们要使用好语言这种媒介,并提出提高运用能力的方法。

第十封信讲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提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流派与作为创作方法虽有联系,却仍应区别开来”,并指出二者作为流派不应该将其普遍化,把它套到其他时代的其他民族的文艺上去。本章主要结合了歌德高尔基的思想进行进一步的说理分析。

第十一封信谈文学创作中“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这个重要问题,通过对亚里士多德,毛泽东,歌德,黑格尔,马克思和贺拉斯、布瓦罗在“典型”和“环境”两方面的看法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最后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倾向于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关的。即“把典型环境看作决定人物性格的因素,而典型环境的内容首先是当时阶级力量的对比。”

第十二封信则讲到了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戏剧性。主要借助西方有关悲喜剧的看法和主张来谈,并结合了我国在当时的国情,提出不必在概念上来计较悲剧的定义和区别,对于“社会主义时代还要不要悲剧和戏剧”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

在读完谈美书简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了解了文艺的思想性主要表现于倾向性,倾向性的意思即“一种总的趋向,不必作为明确的概念性思想表达出来,而应该具体形象的隐寓于故事情节发展之中”,并且这种倾向性的流露要自然而然。回顾我在进行写作的时候这一点做的是不够的,比如我描写人物心情的低落,总写的过于直接,只知道写他哭了,却总没能通过其他的方面来暗示说他现在很伤心。在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时,总喜欢在末尾来一段议论,其实我完全可以在写的过程中将其暗示出来,虽然说直接议论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但自己将其运用的不够好,形成了前后脱节的局面。

二是对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环境包括方方面面,即某特定时代的伦理,宗教,法律等等,这些方面由于各有侧重,所以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冲突和矛盾,而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在行动上的选择正体现了人物的性格。所以想要图一个人的人物性格特征,最好将其置于一个矛盾冲突之中,而回想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一些人物角色的塑造总过于单薄和不真实,其实是没有好好的运用矛盾冲突的原因。

三是要勤学苦练,勤学重要,苦练更重要,苦练即是多动笔。其中的一个要求打动了我,在平常练笔之时多就日常生活进行速写,并且“速写不拉成小说,就要写的简练”,我在平时在写之时,多磨磨蹭蹭,总写不完,并且,看见自己写的越多就越自豪,现在我觉得速写这种方法是很不错的锻炼方法。想要更好的运用好语言这个工具,就需要多练习。

本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一下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再者,在对一些专业知识概念的介绍上,不只是干巴巴地摆出抽象的解释,而是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列举古今中外各个研究家、学者的观点,进行生动的阐释,带有人情味,使读起来并不那么枯燥。另外,也正由于作者引入了众多思想家、学者的思想、观点和看法,一方面增加了趣味性,另一方面更扩大了初学者的知识面,对于美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一些基础性的了解,利于初学者进行进一步的涉猎以及更进一步的研究。除此之外,敢于反抗权威,对一些错误的观点直接提出批评,不带丝毫遮掩。

但是,我认为该书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第八封信中,坚信毛泽东同志“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主张,我们可以看到,“双结合”类似于一种文化专制,是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过不利影响的一种文化主张,但在此,作者却进行了提倡,。第二,作者在该书中丝毫没提“文革”二字,对于那个十年,就只是“四人帮”反动派,仿佛就是“四人帮”带来了所有的灾难,这是一种简单归罪的方式,作者并没有意识到,文革为什么会发展到后来的样子,其实每个人都不是清白无辜的,每个人都起了简介或直接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在第十一封信中,提出旧戏,旧小说的字眼,列举出了旧小说的代表《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等,有一些歧视的味道,自认为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这样容易对读者造成误导。

《谈美书简》的优点还是多余缺点的,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书中关于相关知识的介绍是可信的,但对有一些思想主张还是要保留怀疑态度。


版权所有 AG·真人国际(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