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国际新闻
国际著名宋代文学研究专家、日本早稻田大学内山精也教授来院讲学
作者:姚阳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6-03-10        来源:AG真人国际         点击:

“山匝浓云水匝天,秋容黯淡荻花边。潇湘八景谁收去,留下波心小钓船。”一首《雨中远望》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令人神往的山水画卷。“潇湘八景”究竟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其内部到底蕴藏着多少文化积淀?39日下午2两点半,国际宋代文学研究的领军学者、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内山精也博士在逸夫人文楼A5017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潇湘之水流到何处——作为东亚景观原型的潇湘八景”的学术报告。

内山精也教授高屋建瓴,别出心裁的用日本禅宗(曹洞宗)大师、著名诗僧良宽的故事引入主题。从内山教授的讲述中,听众可以了解到:诗僧良宽住在越后国三岛郡出云崎,临近内山教授的故乡新泻柏崎,大师生平修行,超然物外,常以翰墨做佛事,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以及书法作品。由良宽诗词为引领,内山教授对于“潇湘八景”的概念、以及自己定义的“八景现象”进行阐述,详细解析了“八景”含义,并纵向延伸,寻求“八景”在历史长河中的印记。内山认为:“潇湘八景”最早的绘制者是宋代的画家宋迪,南宋李嵩画的是潇湘卧游图现存于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因此“潇湘八景”首先以绘画作为欣赏的对象,然后才有诗文作品出现。他指出:“八景”并不仅仅是在中国国内独有的文化现象,而是由中国创始,遍及东亚的现象。在日本的“八景”现象,一方面经过朝鲜传入日本,一方面由留学僧带入日本的。在日本室町时代,各地也都开始选出“八景”,所以“八景”是在东亚全域得到认同的现象。在论证“八景”现象在宋朝已有端倪时,内山精也教授引经据典,以名家名作作为论据进行论证。内山指出沈括《梦溪笔谈》中已有“八景”踪迹,“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此外,内山精也教授指出,宋迪画的《潇湘八景图》已失传,现存最早而完整的《潇湘八景图》是南宋初王洪的作品。

在论及“从潇湘八景“到”西湖十景”的转变时,内山精也教授特意给在场听众展示了自己在浙江大学讲学期间游览西湖拍摄的风景照,并自我调侃道因为在杭州时天气不好,阴天很多,所以自己的照片作为学术佐证可用的甚少。报告过程中,内山精也教授就“为何士大夫在绘画创作意识上突然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个问题,从绘画技术、绘画理论及士大夫的生活空间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就绘画技术而言,水墨画法的发展与普及对这一变化有极大的影响,至少至唐代为止,构成绘画主流的是彩色绘画,彩色绘画的制作,要求有关颜料的专门知识及自如运用这些知识的高度技术与经验;从绘画理论这方面来看,以北宋中后期为界,在士大夫文化中层中心地位的重要人物开始较多论及绘画这一艺术的本质。

此次学术报告画中有诗,诗画结合,既有“潇湘八景图”、“西湖十景图”的完美呈现,又有苏轼等名家的千古佳句蕴含其中,为全校师生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佳讲。

 内山精也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育与综合科学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日本宋代诗文研究会会刊《橄榄》与《江湖派研究》学刊主编。主要从事古代诗文尤其是苏轼研究,是目前国际宋代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代表作有《苏轼诗研究——宋代士大夫诗人的构造》、《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南宋江湖的诗人:中国近世文学的黎明》、译著《宋诗选注》等。


版权所有 AG·真人国际(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