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讲坛(第406期)——论近代小说评点的三个转变
作者:郭熔桦        编辑:研究生会        发布时间:2023-04-14        来源:AG真人国际         点击:

2023年3月25日19时,人文讲坛第406期在逸夫人文楼A5017会议室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秘书长刘晓军教授应邀作题为《论近代小说评点的三个转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邹福清主持。

刘晓军教授的讲座内容主要围绕小说评点主体的身份转换、评点旨意的近代递变、评点理论的现代转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关于小说评点主体的身份转换。刘教授指出:古代的小说评点者的两种类型,即书商型评点者和文人型评点者,前者注重挖掘小说的经济价值,后者致力于揭示小说的思想与艺术价值;近代的小说评点者也大致包括两种类型,即政治家评点者和小说家评点者,政治家评点者以梁启超为代表,热衷参与政治运动且善利用小说鼓吹政治理想,评点内容重思想性轻艺术性,而小说家评点者则与之相反。

其次,关于小说评点旨意的近代递变。刘晓军教授指出:古代小说的评点旨意主要表现为“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的道德教化观念,近代小说的评点旨意主要表现为“传播新知,启迪民智”的思想启蒙观念,而其思想启蒙主要表现为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两个方面。

最后,关于小说评点理论的现代转型。刘晓军教授认为:小说评点理论包括评点倚靠的理论资源和评点建构的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古代小说评点一直作为文章的附庸存在,且小说评点的文章化倾向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而近代小说评点中叙事概念使用非常频繁;此外,可以看出对叙述者所用人称和视角的关注,是近代小说评点的重要贡献之一。

刘晓军教授引经据典,分享内容生动翔实,在场师生无不表示受益匪浅。

嘉宾介绍:

刘晓军,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上海市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秘书长。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小说、近代文学与教育、中学语文教育等。出版专著《章回小说文体研究》、《中国小说文体古今演变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合著),并出版教材一部。在《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先后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两项。

(审核:刘继林)

版权所有 AG·真人国际(中国)官方网站